奈米生醫實驗室 Nanomedicine Laboratory

以材料科學工程學科為基礎,設計及開發新穎性材料,應用於生物醫學領域上的研究。
研究領域:組織工程、生醫材料、奈米材料在生醫上的應用

[News] Nanomedicine Lab.

[News] Nanomedicine 誠徵 研究生及專題生
[賀] 黃婉寧、彭俊軒、林靖昀同學 分別獲得 2014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Materials on Regenerative Medicine (ISOMRM) 佳作獎
[賀] 莊孟翰同學 獲得 2014幾丁質幾丁聚醣暨生物材料研討會 佳作獎
[賀] 林靖昀同學 獲得 2014中華民國生醫材料及藥物制放研討會暨海峽兩岸生醫材料及藥物制放研討會 優等獎
[賀] 彭俊軒、李易軒同學 分別獲得 2013生物醫學工程科技研討會暨國科會醫學工程學門成果發表會 優等獎
[賀] 劉俊宏同學 獲得 國科會 102年度大專學生參與專題研究計畫
[賀] 余星億同學 獲得 2013中華民國生醫材料及藥物制放年會 佳作獎(藥物制放組)
[賀] 張祐誠同學 獲得 2013中華民國生醫材料及藥物制放年會 佳作獎(生醫材料組)
[賀] 張祐誠同學 獲得 國科會 101年度大專學生參與專題研究計畫(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骨科)
[賀] 謝舜祐同學 錄取國立清華大學材料工程學系101學年度 博士班

[公告] 2013 TTU-NML暑期課程

實驗室活動公告

實驗室照片

2011年5月26日 星期四

培養學生完美人格特質的幕後推手

專訪材料系游萃蓉教授

tryew-01
充滿教育熱忱的游萃蓉老師總是笑容可掬、平易近人。
第一次聽到老師的名字,是在梅心聞採訪材料系李筠學姐的時候。李筠學姐說,剛進清大材料時,就有一位女老師非常熱心地與班上的女同學互動,並且常常邀同學們到他們辦公室喝咖啡聊天,也時常出現在學生聚會活動上。老師總是在課堂上鼓勵他們要勇於實踐自己的夢想,多一些對周遭社會的關懷與服務熱誠。那時李筠學姐笑著說,她會選擇去MIT留學,或許就是想去當老師的學妹也說不定。這令當時身在專訪現場的自己,不禁泛起了對游老師的好奇,也埋下了這次專訪的伏筆。
第一次真正跟老師見到面,則是遠在莫拉克風災肆虐的屏東林邊鄉。當時游老師親自帶領著所屬實驗室的全體研究生,一起隨竹蜻蜓工作隊南下屏東救災。也有參加工作隊的我,更加對這位放下手邊研究,帶著一票研究生下來救災的教授,感到無比地好奇與景仰,也因此促成了這次的專訪。
趁著教師節特輯的出刊之際,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這位清大的傳奇女老師--游萃蓉教授吧!
游老師簡介
出身在宜蘭鄉下的游老師,由於對數理有著濃厚興趣,因此國中畢業後就來到台北,就讀名校北一女中。接著考上清大材料系,大學畢業後出國,在MIT取 得了碩博士學位。學成歸國後,進入了清大材料中心(為現今的奈材中心)擔任研究員長達五年,後來又轉進園區的聯華電子擔任RD的工作,一待就待了八年。 2004年之後,再次返回母校清華擔任教職工作。
以下是我們專訪老師的內容:

Q:老師以前在清大材料念書時的師生關係,跟現在有什麼不同?

A:那時候清華的學生人數很少,大概只有兩千多人,女生更少,扣掉女研究生,大學部女生大概就只有一百多人,那是個男女比例20:1的年代。不過也因為學生少,再加上強制住校的規定,使得同學們之間的感情非常好,而且那時沒有電腦網路,除了有些同學,一到週末就回台北外,大半會一起相約吃飯或運動。特別是那時候的材料系才只有兩名女生,因此在當時女同學是非常吃香的,常常會得到男同學的噓寒問暖。
現在很多同學回想起來,人生中真的就是大學這段時間是最快樂的,因為它對你各方面的限制最小,時間限制也最少,加上那時候體力好,又還沒有什麼工作壓力,所以每天都過得很開心。
至於那時候的師生關係,因為學校的教授不多,所以學生們大半都認識老師,對老師滿了解的,師生間的關係也很不錯。現在學生跟教授的人數都變多了,可是有時候彼此間感情卻變淡了很多教授都是上完課後就離開了,學生花在電腦或網路時間也多了因此缺了一些老師與學生、甚至學生間的互動及認識。所以我都盡可能地去記住同學們的名字跟長相,讓他們知道老師是真的在注意關心你的。也常希望著、並常跟學生說,歡迎他們常來辦公室坐坐或問問題。

Q:老師當初唸完清華後,什麼因素影響下會想要出國唸書?

A:出國留學對當時的大學生來說是一種風氣,我們那時候的大學生畢業後大部分都會選擇出國,特別是清大這類的理工型大學,大概每年都有一半的人會出國。

或許是因為那時候從國外學成歸國的人還很少,學校教授還不多的情形下,所以很多人都會選擇出去學些新東西。而現在,因為學校教授變多了,研究設備也不比國外差,很多人就會想說乾脆就在國內唸研究所,因此出國人數就沒有以前來得多。但我覺常鼓勵學生,有機會在學生時代,出國唸書、做研究、交朋友、過生活,對人生無論在獨立性、韌性、及世界觀,都有深遠而正面的影響。

Q:老師當初為什麼會想從園區跨入到清華當教授呢?

A:當時我在聯電的八年,其實覺得很有意思,學到了很多東西,像是研究、管和生產流程等。後來會想回學校教書,除了我本來就很喜歡學生,想分享自己的所學及經驗,培育下一代及人才外,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方面是當時聯電決定將研發團隊遷到南科去,我考量到要照顧家庭,所以決定留在新竹;另一方面是,那時候奈米科技很熱門,就想說重新回來學校學習點這方面的知識, 像是奈米生技這類的技術。生物科技其實跟以往的生物不太一樣,以前可能就是只有傳統生醫背景的人在做,現在則開始需要應用到我們理工領域的方法和技術,可 以讓我們具有理工專長的人能有所貢獻,例如生物感測與奈米材料研發、以及以不同顯像技術觀察這些微觀的東西等等。那時候就很單純因為這以上想法,才又回到 清大教書服務,分享自己的所學及經驗,培育人才。

Q:回來清大教書後,會想教給學生什麼東西?

tryew-02
A:其實在材料中心當研究員時,我就有帶過研究生了,只是當時帶研究生就是純粹教他們儀器操作和實驗方法那些東西。等到從業界回來後才發現,其實要 成為一位leader或是所謂成功的人,是需要具備一些特質的,這是我根據我長期觀察一些成功的人歸納而得,因此對學生或研究生的期待和想法就會有些不太 一樣。
首先,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自我認知」,「自我認知」就是你真的要去了解自己的興趣跟長處跟在哪裡如果是你要去做的事,你應該要對那它很有熱情,也就是談到它時,你的會眼睛就發亮。還有,你在哪方面會做得最好? 跟別人花一樣的時間,你就是會做得比別人更好,這就是你的天份與長處所在。
再來就是你自己想要的回饋,有些人就是覺得他需要很多錢,有些人就想要有事業及工作的成就感上,每個人所想要的回饋都不同,這才是自己目光所應聚焦 的點。而不是一味的只去看說,哪個產業或哪家公司比較有前途,就跟著其他人一窩蜂地往那裡湧入。因為當你只看到這一個,就常會忽略了其他的兩個很重要的考 量。
高科技的競爭是很激烈的,如果沒有興趣的話,或沒有能力承擔的話,那就會做得很痛苦。當然錢對生活是很重要,但是如果你只著眼在薪資待遇上,那麼這工作過程就會很辛苦。若能從反方向想,以興趣做導向,因有動力,自己會更加努力,因此常會在另一領域或環境,有出色且不一樣的發展也說不定啊!
再來就是「態度」,做事情要能夠負責任,最好不要留尾巴給別人去收拾。要試著讓別人覺得跟你一起工作是很愉快的,也就是讓別人覺得: 「你辦事,我放心」,是一個可以信賴、可擔當重任的人。
tryew-03
接著你要懂得如何去跟別人「溝通」,跟老闆溝通、跟廠商溝通、跟客戶溝通、跟你的同事或部屬去溝通,溝通良好,可以讓別人很高興為你做事。再來就是在「報告」技巧的訓練,對你努力做出來的成果,無論口頭或書面報告,都要能夠讓別人在很快的時間內,充分明瞭你所要表達的是什麼,這樣別人才能感受到其中的價值。
我們在大學時,可藉由參加社團並擔任重要幹部,去訓練自己的溝通協調能力,在一個團體裡,你如何去和所有人溝通,如何去協調工作的分配,這就是這團 體能否繼續發展下去的關鍵。所以你可以發現為什麼有些社團活動辦得好、成員這麼多、向心力這麼強; 有些社團卻都發展不起來,社長怎麼做都沒人理他,差別就在溝通能力跟團隊領導能力嘛!
還有就是「終身學習」,我發現說有些人就是對新的事物都充滿好奇心,會很想主動去了解,而有些人就會顯得漠不關 心。雖然面對的都是一個未知的領域,但願意去主動接觸,並去試著了解學習的人,那就會比較容易成功。因為整個世界隨時都在變,像是材料系過去就比較偏向鋼 鐵冶煉的技術,但是後來電子業開始紅了,然後是光電及能源。所以這些都是要一直去不斷地去了解跟學習的,不然你會跟不上整個世界在變化的腳步而被淘汰掉。
雖然說,整個世界在變,但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其實本質(fundamental)不變,所以凡事,我們都要著重事情的本質(fundamental)。如果你問你大學四年要做什麼? 我就覺得大學部打好基礎最重要,如果你是理工科,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這四科的基礎一定要打得很深很好,然後只要你一直不斷地在學習,追求進步,那你將來不管在哪個領域都會有所貢獻,因為這四科是所有科技的本質(fundamental)。基礎能建立起來了,對你之後絕對會很有幫助。
而另一重要的事,是可藉由在學校做研究或專題,訓練你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主要是因為以後的世界,不會像你 的大學實驗課,助教都幫你設計好步驟了,或是像課本習題一樣有標準答案。將來你遇到的很多事,都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因為有答案的話就不需要你做啦!研究都 是創新的,需要你自己去找答案,所以這個藉由觀察分析找到問題,然後去想辦法解決問題,並有所創新,是你做研究最需要學的事。也就是說,在學校做研究過程 中,其實就是在培養及建構你的邏輯、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你的未來絕對是重要且很有幫助的。
最後就是「抗壓性」,有責任心的人,自然就會常有壓力與挫折,因此常要學習如何解壓,例如面對挫折及壓力時,找人聊聊、運動、主動常去幫助別人、或做能讓自己高興的事,都比一味煩惱、白白耗費能量好。想想事情有無辦法解決?有的話,就下定決心去做, Just do it. 沒有的話,就Let it go. 還有,問問自己,十年後你還會在意眼前的挫折嗎?若不會,就更別在意啦!

Q:在課餘時間,老師都如何與學生互動呢?

tryew-04
對清大學生,老師有著很多期待。因此在課堂之外,游老師喜歡與大
學生產生更多互動,傾聽他們的心聲。圖為游老師及大學部學生導聚。
A:我常常會跟學生說,歡迎隨時來我辦公室問問題我很喜歡學生問問題, 這樣,才會比較知道學生在學習上遇到什麼樣的瓶頸,自己也才能做出較好的調整。我也常會去參加學生們辦的聚會或活動,除了自己很喜歡學生外,一方面是去認 識這些學生,一方面也是去了解現在學生到底都在想些什麼? 做些什麼? 這樣才能給予適時的協助。我都喜歡去記學生的名字,雖然沒辦法全部都記得,但會比較知道誰是誰。有時候在路上遇到他們,跟他們打招呼,他們都還會嚇一跳, 這樣子他們上課時也會比較專心。我覺得多認識學生,與學生多接觸是件還滿不錯的事。

Q:那老師跟自己的研究生又是怎麼相處的呢?

tryew-05 
游老師希望自己的研究生除了學術研究之外,
還能具備完整的人格特質。圖為游老師實驗室出遊的照片。
A: 對大學生,我常常只能趁機會多跟他們聊聊、講一些道理而已。但我對自己研究生,因責任更重,所以要求就比較嚴格,尤其注重他們的人格養成。同時,務必問他 們對自己的研究是否有兼顧 Passion, Execution, 及 Integration。當我的研究生其實滿辛苦的,我都會要求他們進來後,自己去想研究題目,看自己對什麼比較有興趣,就自己去收集資料,試著去發揮自 己的創意,想些跟別人完全不一樣的東西來研究。因為是他們自己想的題目,我相信他們會更有熱忱去完成。除此之外,研究題目必須具有新穎性及可行性,且要有 獨立思考能力,有自己的想法,要做到: 「Start with fundamental, end up with production.」的目標。
也因此,我的每個研究生包括專題生,研究題目都不一樣,也都是我親自指導。因為我深信,學生的能力都很強,創意、做事態度與習慣、及成功人格,都是很重要且可以養成的, 將使他們終身受惠,我真心希望他們將來都能成為好的Leader、成功的人。 平常研究生一個禮拜會跟我meeting一次,在present的時候,就可以看出這個學生這個禮拜做了些什麼,報告內容不一定要很多,但研究一定要進行 得有效率,實驗的方法要對,先想過再做,這是我覺得比較重要的。然後碩士班畢業前要投稿一篇Impact Factor 3以上的期刊論文,雖然不一定每人的論文都會被接受發表,但可當成是訓練自己研究及歸納能力的最後驗收。

Q:老師怎麼看待清大的師生呢?

A:就我長期觀察而言,清大的學生其實都很正直,很實在不虛偽,做事情也很認真、很優秀,這是很好的特質但比較欠缺的就是對週遭環境及社會的關懷,還有也缺乏一些成為領導者及勇於創業的動力。我會覺得大學教育最重要的是人格的養成,成績最好的學生,不一定有最強的動力。現在的家長或老師,常常都只關心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但其實這只是人格特質中的一小部分。當你太聚焦在這點上面,而忽略其他特質的話,往往會產生一些偏差。
而清大其實有滿多的好老師,可是整個大環境有時會因為太過於追求所謂的「世界百大及排名」,或「期刊論文發表及研究成果」,疏忽了學生的人格培養及生活教育。基本上,這有點本末倒置,大學是學校教育,學生才是學校的主角,應該著重在對學生的人格特質做很完善的培育,教育好他們才是整個教育界要努力的目標。所以我認為,把學生當成主角,教育他們對未來的社會能有所貢獻。讓他們出社會工作時,假使你是老闆,你都會渴望聘請他當你員工,那這樣的學生才會是所謂的「人才」。

Q:老師曾經待過園區,會建議學生也進入園區嗎?或對她們有什麼忠告?

tryew-06
A:就像我前面說的,不一定要跟著別人一起進入那些大家都說好的、當紅的高科技大公司,最要留意的找適合你、及你心目中的好公司。「什麼樣的事業會讓你願意投注熱情,什麼樣的工作能讓你得心應手,什麼樣的回饋是你最想得到的」,仔細地去思考這三個問題。錢未必最重要的考量,在自己的興趣、能力及回饋之間,找到最佳的平衡點,那就是未來最適合你的公司。

Q:對現在這種研究生滿街跑的情況,老師有什麼看法呢?

A:對高科技產業而言,其實研究所的教育及訓練很重要, 因為目前大學生較缺乏做研究的訓練,只有在唸研究所時,才會自己去找題目、做實驗、想問題、找到解決方法,最後寫成一篇論文報告。這種從創新、觀察及分 析、研究、解決問題、歸納的過程,是將來創業或就職所必須具備的能力。所以我覺得研究生滿街跑,還是有必要的,畢竟現在業界有這樣的需求。

Q:老師實驗室的女學生好多喔!為什麼?老師對於現在越來越多女生念理工的看法是什麼?

tryew-07
A:其實我也不太清楚為什麼!可能是因為我本身是女老師的關係,女學生比較不怕,所以就會有女學生會想要來跟我。而且系上女生也不少,也有一些是前面學姐在帶學妹的時候,就拉進來實驗室的。不過實際的原因,可能要去問她們吧!
對於現在很多跑來唸理工的女生,我是覺得還滿好的啊!有些時候,就是要有男生有女生,這樣團體裡才會平衡。只是有時候,女性在理工或職場上還是會比較辛苦一些。

我之前有在做「賽小姐」的分析,鼓勵女生來學science。其實女性能力不錯,足以且當工程師,在職場上,因為女生具有柔性及韌性的特質,因此有助於的跨部門間及與客戶間溝通,也就是會有比較緩和的作用,部門與部門間溝通也會比較沒那麼僵硬。
其實傳統一些重男輕女的觀念,是滿不正確的。有些女生在家裡,就會被要求洗衣煮飯做家事照顧小孩什麼的,所以我都會建議女生,要找一些比較尊重兩性 平等的男生,一起分擔責任、共同分享其中的樂趣、並共同養家。這種兩性平等的家庭,就我觀察,其實都滿好、滿幸福的,是很正面的影響。

Q:老師覺得現在所謂的研究生,除了在學術上的貢獻外,還應具備什麼樣的特質?所應該擔負的社會責任是什麼?

A:我覺得研究生除了做研究、寫論文之外,對社會應該還是要具備一定的關心,要懂得去對周遭的弱勢族群展現關懷,盡量去服務人群。在服務的過程中,你就會學習到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與溝通,培養自己的團體適應能力。
研究生將來都是社會的頂尖人才,如果沒有這樣幫助人的體驗及社會責任,甚或觀念有所偏差,有時反而會對社會有不良的影響。所以做為 一個知識份子,長期接受國家社會父母多年的培育,在人生中,更要以「善」及「正直」為出發點,有機會就隨時幫助別人,關懷社會,試著帶給社會正面的力量, 而身為老師的我們,就應該要有比學生更大的勇氣,鼓勵學生往這方面去參與,這樣才能讓這個社會更進步、更美好。

[轉摘] by 梅心聞 |  2009 09 28, 週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