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米生醫實驗室 Nanomedicine Laboratory

以材料科學工程學科為基礎,設計及開發新穎性材料,應用於生物醫學領域上的研究。
研究領域:組織工程、生醫材料、奈米材料在生醫上的應用

[News] Nanomedicine Lab.

[News] Nanomedicine 誠徵 研究生及專題生
[賀] 黃婉寧、彭俊軒、林靖昀同學 分別獲得 2014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Materials on Regenerative Medicine (ISOMRM) 佳作獎
[賀] 莊孟翰同學 獲得 2014幾丁質幾丁聚醣暨生物材料研討會 佳作獎
[賀] 林靖昀同學 獲得 2014中華民國生醫材料及藥物制放研討會暨海峽兩岸生醫材料及藥物制放研討會 優等獎
[賀] 彭俊軒、李易軒同學 分別獲得 2013生物醫學工程科技研討會暨國科會醫學工程學門成果發表會 優等獎
[賀] 劉俊宏同學 獲得 國科會 102年度大專學生參與專題研究計畫
[賀] 余星億同學 獲得 2013中華民國生醫材料及藥物制放年會 佳作獎(藥物制放組)
[賀] 張祐誠同學 獲得 2013中華民國生醫材料及藥物制放年會 佳作獎(生醫材料組)
[賀] 張祐誠同學 獲得 國科會 101年度大專學生參與專題研究計畫(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骨科)
[賀] 謝舜祐同學 錄取國立清華大學材料工程學系101學年度 博士班

[公告] 2013 TTU-NML暑期課程

實驗室活動公告

實驗室照片

2011年5月26日 星期四

目標總是「差一點達成」?3個小習慣,補上臨門一腳

工作很忙卻效率低落?說話缺乏條理,別人常聽不懂?
總是「差一點」就能完成目標?


如果你有這些焦慮和困擾,也許就是所謂的「殘念人」。


日本商業諮詢顧問山崎將志在《殘念人的思考法》中解釋,「殘念人」指那些有幹勁有能力、卻無法達成最好的工作成果,最終讓人不禁感到「可惜」的工作者。  工作成果總是「可惜,差一點」的原因,大部分源自有缺陷的思考習慣和工作態度。有些人在學習上總是被動接受,以致於當面臨問題或困難時,寧可執行上層指令,也不願主動思考,養成依賴他人的習慣。即使再有幹勁能力,但因為不懂得變通、學習、改善,工作績效也只能恰恰符合最低標準,無法更上層樓。  
因此,若想避免讓自己成為別人口中工作沒效率、沒成果的「殘念人」,不妨試著參考以下3點建議,幫助自己培養優質的習慣與態度,朝著「成功人」的目標邁進。 


1.說話有條理、有結論,讓對方有收穫: 
無論對象是組織內部或客戶端,表達想法的時候,只要「讓人感到有收穫」,就能留下好印象,獲得更多機會。而「讓人有收穫」的溝通關鍵就在於,不管是電話連絡或當面報告,務必都要有條理地傳達,並且歸納出結論。山崎將志建議,每段談話都可先從結論開始,接著陳述理由,補上實例佐證,最後再重申結論,並且提出具體行動方針。如此,便能讓人覺得「聽你說話很有價值」,進而展現出自己的工作實力。  
2.理解工作的意義,分辨優先順序:    
即使是資深的工作者,偶而也會迷失在一團雜亂的工作中,若缺乏方法或基準決定優先順序,就會造成效率低落。但這些原理法則並非完全「不可動搖」。山崎將志觀察,許多業務員常死板地奉行「快速回應」「顧客至上」等原則,但要是不清楚這些原則的意義而一味遵循,反而影響工作節奏。要在工作中判斷「誰先誰後」,可模仿小朋友的「著色畫」法:先分辨要畫什麼(例如了解市場區隔、消費者特性)、怎麼畫(用什麼方式接近、推銷)、然後才上色(執行工作)。從「整體」思考,到「區塊」行動,山崎將志認為「著色畫」法確實能讓工作更有效率。 
3.使目標具體、可測量,隨時抱持「改革意識」:   
山崎將志表示,雖然許多工作都有一定的步驟,但也不要誤解為「唯一」的流程。知識和科技與時俱進,過往的最佳做法,放在今天並不見得仍是最好。抱持懷疑的態度多問、多觀察、多思考,就能慢慢地形成自己的見解。不過,除了要有改革「意識」外,更重要是改革「行為」。所以,只有使目標具體、可測量、有期限,並有可能實現,才能弭平意識與行為的落差,創造出更好的結果。 


(本文取材自《殘念人的思考法》,大田出版。整理 / 陳立唐)  
文章來源:《經理人月刊》2011.5月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